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第一次鲜明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p.s 党的二大主要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以人为本为核心,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
以人为本的“人”是具体的、现实的人,指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全体成员,指的是“人”的集体概念,而不是个体的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回答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相继形成了邓论三科,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则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
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学风问题上曾经反对过的主要错误倾向是经验主义、教条主义
主观主义学风是指理论与实际不一致,看待问题和做工作时只基于思想观点,不从实际出发,存在两种极端性的倾向: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条件 中国革命两次失败两次胜利的比较,促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认真总结革命实践经验,科学揭示中国革命的规律 抗日战争复杂环境和丰富实践,为这一理论的成熟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现实条件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为这一理论的成熟提供了政治保证 党的理论素养的提高和思想路线的端正,为这一理论的成熟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任何革命都是改造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以达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直接目的是为了改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面貌,建立新中国。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同盟: 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 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其中第一个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只有争取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人民,巩固工农联盟,才能实现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解放战争伊始,党中央《五四指示》内容规定土地改革要满足贫雇农的要求,没收地主多余土地,联合中农,保存富农经济。该政策一直持续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之前。、
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山西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党的六大首次把工农兵政权称为苏维埃政权
无产阶级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分清敌友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着理论准备严重不足、小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大、封建主义影响深重以及“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干扰
近代中国的富农剥削雇农的剩余劳动,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既是劳动者,又是剥削者,对雇农的剥削带有浓厚的半封建性
系统概括和阐述毛泽东思想的党的文献:七大,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中提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
毛泽东对近代中国的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分析包括: 一、提出了官僚资本和官僚资产阶级的新概念 二、把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依靠发动反动政权发展起来的巨额垄断资本称为官僚资本 三、把掌握官僚资本的阶级称为官僚资产阶级 四、认为官僚资本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和垄断性 五、认为反对官僚资本主义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之一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分别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半社会主义性质和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 列宁最早提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划分问题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 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